编者按:
观城市、观乡村、观发展、观生活……
观湘门上看潮涌,湘c君的观察记,为你展现一个乘风破浪的新湘潭。
位于韶山高新区的华进重装。
仲夏时节,在位于韶山高新区的湘潭华进重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华进重装”)厂房内,工人们各司其职,正在为高质量完成国外客户订单而紧张有序地忙碌着。
早在去年5月,华进重装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1500t/18.3m钢管全长扩径机组下线并交付国内客户,打破了国外这一技术的垄断,备受业界关注。此后,咨询性能参数、交货周期、设备价格……来自国内外一波波电话,源源不断拨到华进重装,为这家民营企业注入了发展的蓬勃动力。
然而鲜为人知的是,早在10多年前,华进重装的前身仅仅是一家“到处承揽零件加工”的小作坊,三台机床、五六个人,用创始人李书华的话说,“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,能让孩子顺利完成学业”。如今,华进重装拥有授权专利32项(其中发明专利9项),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,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
从昔日加工零件的“小作坊”,到解决“掐脖子”问题的“国字号”科技型企业,华进重装是如何逆袭的?湘c君在采访中发现,企业对人才的足够重视、园区对企业的悉心服务,是华进重装获得“涅槃”的根本倚仗。
华进重装自主研制的首台1500t/18.3m钢管全长扩径机组。
小规模民营企业对于科技型人才的引进,相比国有大型企业,并不具备优势。如何让青年科技人才在“c位”上出彩,从而推动企业“破圈”,是华进重装在发展过程中着重考虑的问题。
在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的基础上,华进重装与湖南科技大学长期保持校企合作关系,并于2021年牵手万步炎教授团队,成立了“万步炎专家工作站”,2023年获评“湖南省模范专家工作站”。
截至目前,万步炎教授及其核心团队为该企业培养了1名博士研究生、2名高级工程师、4名工程师、助理工程师8名,培育了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。在不到50人的公司团队中,华进重装拥有两名博士研究生,助理工程师以上人员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二。
在专家团队与青年科技人才的加持下,经过2年的研发,华进重装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,成功研制出全国首台18.3米钢管全长扩径机组。该机组具备在线三梁校直、管端自动检测、智能实时监控等功能,适用于生产新能源管道、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等领域,是提高钢管质量的一种极为关键的技术装备。
据介绍,国内目前常用油气输送管道所用钢管长度一般为12.5米。在管道建设施工过程中,采用18.3米钢管相较于12.5米钢管而言,可减少三分之一的施工环焊缝,降低因环焊导致的质量风险,提高管道安全性能,提升施工效率,降低建设成本。
除此之外,华进重装还研发了“rkj-5/t25系列简体热校形机组”“dn2600承插式柔性接口扩径成形机组”等,拿到了多个“全国第一”。
据透露,目前,在万步炎专家团队进一步研发深海海底钻机技术的基础上,华进重装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,正紧锣密鼓地研发与之匹配的海底运输管道相关技术,有望再一次实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。
湘c君的观察+
行业的竞争,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。
华进重装这家仅有数十人的“小”企业,与其他民营企业相比,有着科技人才的“大”优势。这一优势的获得,与韶山高新区的积极作为密不可分。
该园区一方面锚定科技创新主赛道,大力推动主导产业链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在项目开发、创新平台建设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,广泛推行“园区 高校 企业”等合作模式,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“土壤”。
另一方面,韶山高新区积极助企纾困,为企业升级发展等提供一揽子凯发国际网站官网的解决方案,极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“市场的冰山、融资的高山、转型的火山”等难题,让民营企业茁壮成长、枝繁叶茂。
从华进重装等民营企业近年来的发展,我们看到,伟人故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,正成为这座红色之城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,最为闪亮的名片。
来源:红网湘潭站
作者:刘 放 明
编辑:刘放明
本文为凯发国际网站官网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